看懂了,就不用带校瞄表出行,要调整的喀嚓数用心算都可计算出来。校瞄时还要把校瞄表掏出来左看右看,多不专业,呵呵。
一、相似三角形原理: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二、假设:弹道为直线,且击穿标靶后弹道不受影响,仍为直线。
三、为计算方便,我们将 100码(=91.4米)按90米计算;1/4英寸(=6.35毫米)按1喀嚓=6毫米计算。(这样的简约数在50米内归零的误差极少,可以忽略不计)
四、 如下图,我们站在O点,正前方15米处的标靶上有一小黑点,将该小黑点设为A 点(小黑点与O点距离AO=15米),标靶后75米处有一栋墙(AB距离=75米,墙面与O点距离BO=90米)。我们从O点向15米处A点瞄准射击,铅dan击中标靶中A点正右方的一点,将其设为D点(用直线将A、D连接起来,经测量AD=50毫米,即弹着点向右偏差50毫米),gou的威力很猛,击穿标靶后再击中墙面(假设该弹击穿标靶后弹道不变,仍为直线),设击中墙面的弹着点为C点;同时我们将瞄准线0A直线延伸到至90米处墙面,设为B点(B点相当于我们在O点瞄准,瞄准线越过A点后直线落在90米处墙面上的瞄准点)。
五、 现在我们知道AO=15米,BO=90米,AD=50毫米,那么,在15米处右偏50毫米该怎么调瞄?直接调不行,因瞄的调节设置一般都是100码(现按90米算)处1喀嚓可调偏差1/4英寸(现按1喀嚓=6毫米算),我们必 须将15米处的偏差折算成90米处的偏差才能计算出要调整喀嚓数。经验告诉我们,在O点向15米处射击,弹着点向目标A点正右方偏差50毫米(即AD=50毫米),射至90米处就相当于向正右方偏差了300毫米(即B至C的距离,BC=300毫米。因90米是15米的6倍,6X50毫米=300毫米),则BC 这段距离就是15米处的偏差折算成90米处的偏差,我们将300毫米除6毫米等于50个喀嚓位,这样我们向左调50个喀嚓位,就能使弹道OC往左调至与瞄准线OB重合了(实际上是使瞄准线OB与弹道OC重合),这代表弹着点C点与目标B 点重合,即归零;既然弹道OC与瞄准线OB重合,那么在15米处弹着点D点与目标A点也应该重叠,即归零了。如30米归零,弹偏在目标正右侧24毫米处,则在90米处的弹偏应该是3X24毫米=72毫米,72/6=12(喀嚓),意即在30米归零,弹偏24毫米按弹偏的反方向调12喀嚓就归零了。
下图中,△OAD与△OBC是相似三角形。现在,我们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来验算一下以上经验与我们的计算是否吻合。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知:
BC/AD=BO/AO,
则:BC= (BO÷AO)×AD,
(一) 将上述数据(15米归零)代入:
BC=[90(米)÷15(米)] ×50(毫米)=300(毫米),
300(毫米)÷6(毫米)/(喀嚓)=50(喀嚓)
(即每偏差1毫米调1喀嚓)。
(二) 将上述数据(30米归零)代入:
BC=[90(米)÷30(米)]×24(毫米)=72(毫米),
72(毫米)÷6(毫米)/(喀嚓)=12(喀嚓)
(即每偏差2毫米调1喀嚓)。
这与我们的经验相吻合。
其实上下左右的偏差都可按此公式计算。
6、根据上式计算出几个常用的归零数据(气木仓用):(适用于100码外1喀嚓调节1/4英寸的光瞄,标示100码外1/2英寸的瞄要将喀嚓数÷2,标示100码外1/8英寸的瞄要将喀嚓数×2):
10米归零,每偏差1毫米,光瞄要调1.5个喀嚓(2毫米3喀嚓);
12.5米归零,每偏差1个毫米,光瞄要调1.2个喀嚓(5毫米6喀嚓);
15米归零,每偏差1毫米,光瞄要调1个喀嚓;
18米归零,每偏差1个毫米,光瞄要调0.83333个喀嚓(6毫米5喀嚓);
20米归零,每偏差1个毫米,光瞄要调0.75个喀嚓(4毫米3喀嚓);
22.5米归零,每偏差1个毫米,光瞄要调0.66666个喀嚓(3毫米2喀嚓);
25米归零,每偏差1个毫米,光瞄要调0.6个喀嚓(5毫米3喀嚓);
27米归零,每偏差1个毫米,光瞄要调0.55556个喀嚓(9毫米5喀嚓);
30米归零,每偏差1个毫米,光瞄要调0.5个喀嚓(2毫米1喀嚓)。
喀嚓数只有正整数,没有零后的小数的,之所以列出小数点后的数字,是想找出其规律,实际调瞄要按括弧内的数据进行。
7、如何按计算出来的数据校瞄:
如你的光瞄是100码外1喀嚓可调偏差1/4英寸的,高低调节按钮标示U(UP)并标有顺时针(有的标逆时针箭头,则逆时针调为向上,下同)方向箭头,左右调节按钮标示L(LEFT)并标有顺时针箭头(有的标逆时针箭头,则逆时针调为向左,下同)。在15米归零时,弹着点偏在目标(瞄准点)的右下,这表示弹着点偏右偏下,你要归零,就要反向调之。
做法:以瞄准目标为原点,过原点平行于地面作一直线,作为X轴,以过原点垂直于地面作一直线,作为Y轴,测量弹着点到X轴和Y轴距离,假设到X轴的距离为30毫米,顺时针扭动高低按钮30喀嚓(向上调),到Y轴的距离为20毫米,顺时针扭动左右调节按钮20喀嚓(向左调),这样就归零了。如果你以三发为一个单位,则先把三个弹着点用直线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三角形,取三角形的重心,再量重心至X轴和Y轴的距离。。。。
实际校瞄时,因受gou、弹、人、环境(风向)等因素的影响,要多打几组才能校准。
超过一百码归零的计算公式也可以据以上原理推导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