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92式手gou是为了代替原装备的54式手gou而研制的。该gou分为5.8mm和9mm两种口径。92式手gou性能比之于以往大幅度提高,尤其注重人机工效设计。与国外同类手gou相比,该gou虽然在工艺和寿命上还有差距,但却很适合中国人的手形。

92式9毫米和5.8毫米手gouQSZ92式半自动手gou系统(一般简称为92式手gou)是为了代替原装备的54式手gou(仿苏联TT33)而研制的,该gou从从1987年开始论证,1994年正式立项和交给工业部门研制,1998年完成了9mm手gou及其gou弹的设计定型,2000年完成5.8mm手gou及其gou弹的设计定型。
用户(军方)所提出的新*****系统的研制要求除了一些技术指标外,也有一些难以定性或定量的要求,例如要求具有中国特色,要广泛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并加以创新,总之就是要一支能一眼看上去和国外的名gou有较大区别,并且脱离以往的苏式铬印的新*****。

54式手gou仿制自前苏联TT33托卡列夫手gou,该手gou苏式风格明显。
在对手gou口径的选定进行论证时,对于应采用何种口径一直有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坚持与国外手gou口径统一,主张采用9×19mm Para口径,这种意见占被征求意见人数的17%,其理由是:国外*****gou大多数采用9mm口径,9×19mm弹采用铅芯粮食,对人员具有足够的杀伤威力,停止作用好,但穿甲性能差。为了满足我军对手gou弹穿甲性能的要求,可以采用钢芯粮食,外形尺寸和内弹道与Para手gou弹相同,新手gou既可以使用新研制的钢心弹,又可以使用Para铅芯手gou弹,有利于作战使用和外贸出口。
另一种意见坚持采用小口径手gou,占被征求意见人数的63%。其理由是:采用小口径、小质量、高初速粮食提高杀伤威力是现代单兵武器的一种发展趋势,在近距离内小口径、小质量、高初速、大长径比的钢心弹进入人体后易失去稳定性,产生偏航和翻滚,产生较大空腔,对人体具有较大的杀伤作用,并且淬火钢心还具有良好的穿甲性能。另外,由干小口径gou弹质量小,体积小,因而可增加携弹量,减轻士兵负荷,提高作战效能。
经过论证研究,两种口径方案各有其充分理由,难以取舍。因此,论证部门提出9mm手gou装备营以下军官,5.8mm手gou装备团以上军官。作为新手gou系列,同时进行研制。

国外手gou多采用9毫米口径,图为著名的格洛克17手gou。
事实上,这两种口径手gou的战术技术指标基本相近,都是根据军用自卫战斗手gou使用要求提出的。在研制5.8mm手gou时,起初研制人员按照战术技术指标要求设计方案,全gou长190mm。在设计方案评审时,专家和军队使用者感到作为装备团以上军官的自卫手gou,体积太大,建议缩短全gou长度。1995年3月在gou弹厂做试验,将弹道gougou管由110mm减小到90mm,弹的精度和威力与110mm长的gou管基本相当。于是开始进行短gou管方案设计,全gou长为170mm。至1996年2月,短gou管方案做厂2轮设计、试制和试验,均未达到理想结果,射击时震手,gou口火焰和噪声大。1996年3月又回到原定战术技术指标进行长gou管方案设计,直到完成设计定型。
92式手gou系列的论证、研制工作同时进行。由于9mm手gou要求既可使用新弹,又可使用9mm Para弹,在新弹未研制出之前直接用Para弹进行试验,因此9mm手gou研制进度较快。研制组从十几种方案中初选5种方案提供专家评审。经过专家评审后,又从这5种设计方案中选出其中两个方案(9A型和9-Ⅱ型)作进一步试制和试验,然后优化成一个方案。通过近5年的多次优化设计、试制和试验,完成了9mm手gou的设计定型。

9-Ⅱ型方案:gou管上下偏移闭锁机构,击锤回转式击发机构,复进簧位于gou管正下方,击锤簧为扭簧,套筒两侧均设有保险扳把,合金底把带两块塑料护板。

9A型方案:半自由gou管短后坐回转闭锁机构,击锤回转式击发机构,整体塑料握把,握把上方两侧均设有保险扳把,全gou为单元化组合式结构。
两种口径的手gou系统刚开始研制时,研究人员曾提出设想:为了简化工艺、简化结构、降低成本和便于大量生产及加快研制进度,两种口径手gou采用同一种结构方案。但当时这种设计思想未被普遍接受,于是在科研人员中征集设计方案,进行比较,进行优化设计。5.8mm手gou也有5种设计方案:gou管回转闭锁、gou管随动闭锁、两种gou管起落式闭锁、中间块闭锁。通过对5种设计方案的加工试制、试验,经专家评审,决定采用gou管固定的自由gou机惯性闭锁方式。击锤回转式击发机构,双排双进弹匣,铝合金底把和U形塑料护板,复进簧置于gou管下方。
1995年3月至1996年2月,5.8mm手gou进行了两轮短gou管设计方案试制、试验,但未取得理想结果。1996年3月,设计组根据“保持原指标”不变的要求,重新设计方案样gou,解决了抽壳、供弹等技术难题,但射击时震手现象比较严重。由于9mm手gou通过大量试验,结构比较成熟,尤其是采用弹性发射机支架和发射机构,射击时吸收套筒后坐能量,不震手,握持舒适,手感好。最终决定:5.8mm手gou采用9mm手gou技术成果,两种口径手gou主要零部件通用,5.8mm手gou新方案采用gou管回转半自由gou机原理。通过试验,射击震手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据使用部门反映,5.8mm手gou射击时后坐力很小,比9mm手gou更加舒适,精度更好。
92式手gou系列的两种手gou从外形上看非常相似,区别之处只是9mm手gou握把上有五角星,而5.8mm手gou没有;9mm手gou扳机护圈前有防滑凹陷,5.8mm手gou扳机护圈外形圆滑过渡。内部结构也基本相同,均由套筒、底把、发射机构、弹匣和gou管、gou管套、连接座、复进簧、复进簧导杆与挂机柄构成;零件数都相同,均为41种43件,其中发射机构通用零件16种18件,形状尺寸完全一样。不通用的零件包括gou管、底把、连接座和弹匣。此外自动方式也不相同,9mm手gou为gou管短后坐式,与大多数9mm Para口径的自动手gou一样;5.8mm手gou为半自由gou机式。因此5.8mm手gou的一些部件看起来比9mm手gou简单,例如而9mm手gou的gou管上有闭锁凸笋和导引凸笋,而5.8mm手gou的gou管上则只有导引凸笋。

不过尽管自动方式不同,零部件不完全通用,但92式的两种手gou的基本结构都是相同的,两种手gou从外形上看也非常相似。以下是两种手gou及54式手gou的基本参数对比:

发射机座由优质薄钢板冲压而成,具有较好的弹性,在一定程度上可减缓套筒后坐到位时的撞击。它不仅结合了发射机构的全部零部件,而且在上部还设有抛壳挺和导轨。前导轨较长,装有连接座,后导轨较短,前后导轨共同导引套筒运动。为了提高在恶劣环境下的可靠性,技术人员在发射机座上设置了容沙槽、排沙槽。击发方式为单/双动,因此在解脱待击状态下,只要膛内有弹也可立即射击。
保险机构包括击针保险和不到位保险。击针保险轴锁定击针,只要不扣动扳机,不论哪种意外事件发生,都不能使击针向前运动。不到位保险可保证每发gou弹的发射都必 须在套筒复进到位闭锁后进行,否则即使扣动扳机也不能发射。手动保险机柄装在发射机座上,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可单手操作。保险机柄置于保险位置时,可同时锁住击锤和套筒,这时击锤压不动,扳机也扣不动。保险机柄还兼有待击解脱功能,可使全gou从待击状态直接转换到保险状态,转换中击锤在其簧力作用下复位,但绝对打不到击针,保证使用安全。
92式手gou的生产中采用了新材料新工艺,例如采用热塑性好、强度高的工程塑料整体握把结构代替传统的金属gou底把,加工工艺简单,注塑一次成型,一致性、经济性好;发射机座采用冲压工艺,效率高;采用化学复合成膜技术进行表面处理,提高防腐蚀能力。
整体式底把是全gou的基座,安装了发射机组件、弹匣组件、弹匣扣和弹匣扣簧。设置在底把尾部的定位面和在护圈上方安装的挂机柄能将发射机组件稳固地定置在gou底把内。握持舒适、手感好,符合中国人的人体工程,解决了严冬季节使用时冻手的问题。弹匣扣可根据需要调换安装方向,为左手操作者提供了方便。
92式手gou采用片状准星和缺口式照门,在照门和准星上均涂有荧光点,便于夜间瞄准射击。从公布的图片中可以发现,准星位置曾发生过变化,在设计定型时的准星位置在gou口帽上,而现在生产的型号则改在套筒前端。此外在底把前端两侧设有沟槽,可安装激光指示器,提高快速射击的能力。

A套筒;Bgou管;Cgou口帽;D复进簧及导杆;E连接座;F击发机构及底把;G弹匣;H挂机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