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学礼采岩耳现场。
中国狩猎资源在线报道 (续上:中国狩猎资源那里最多,亚洲狩猎首选地)
4.以采岩耳技术、狩猎技术为代表的传统技艺以采岩耳技术、狩猎技术为代表的传统技艺存量急剧减少,对此技艺进行抢救挖掘传承具有很大的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
采岩耳,源自古老的采集经济,与狩猎“施套子”技术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在先一天夜深人静时,行“封山”祭。所谓“封山”,就是焚香化纸,敬山神,避山鬼,以纸画“万法归井”符,是为“码子”,偷偷用石块压在进山的十字路口隐蔽处。次日进山前,还要在路口烧纸qian看彩头,纸灭原地不动,说明彩头好,纸灰打旋或升空而去或连绵而来,那说明彩头欠佳。进山到了十字路口,还要看“码子”是否完好,如果没移动,说明山已封好,这一天保你平安无事;如果移动,则有凶。完事后,还必 须查验“码子”,如果有人移动,或自然移动,第二天就不能进山。据查,我区目前会采岩耳技术和狩猎技术的仅5人,(采岩耳3人,狩猎“施套子”2人)这两项技术均起源于原始部落社会,梅山文化形成后,又融入了神文化、巫文化和古医药文化,到近现代又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竞技文化。对这两项技术进行抢救性挖掘和利用,能为科研人员提供土家族由神到巫到现代科技演进的信仰过程。设想,如果能在核心景区适当位置进行采岩耳技术表演,其动作的高难度远比韩国杂技“空中飞人”要难,再在旁边设置狩猎“施套子”技术体验区,帮助游客完成“施套子”一整套过程,让他们住上1-2天后,看看他们“施套子”后的成果。这也是留住客人的狩猎新手段(当然不要伤害野生动物),为亚洲狩猎我区打猎开辟新看点。(未完,待续)